天灾,战乱,政乱,世道不稳让当时的人们纷纷感叹世事无常、生命短暂,儒家的经学已经不能适应乱世的需要,衰落成了必然,崇尚“玄虚淡泊”“无为而治”的老庄思想复兴。到了魏明帝曹叡(公元226年至239年在位)的时候,这种新思潮已经势不可挡,以摧枯拉朽之势风靡整个京师。当时的名士何晏与夏侯玄、王弼等都精通《老子》《庄子》,他们大肆倡导玄学,还把玄学引入清谈,使清谈的内容渐渐演变成了谈玄。他们要用老庄思想调和儒教,把道家的思想灌入儒家的经学里去,于是何晏作《论语集解》,王弼作《论语释疑》,一时之见这类书籍纷纷涌现。在儒家的经典里,只有《周易》稍带一些神秘性,容易和《老子》《庄子》发生联系,于是这本书也便合了当时士人的口味,被奉为经典。
司马氏是尊奉儒教的,因此司马氏当权后,如何调和儒教和老庄的关系成了比较重要的问题。有一次,阮瞻去见司徒王戎,王戎问:“圣人贵名教,老庄明自然,其旨同异?”瞻曰:“将无同?”意思是“大概没什么不同”,二者差不多。王戎听了大喜,立即任命阮瞻为官。
玄学的发展也经历了几个阶段,从何晏、夏侯玄等的正始玄学,到竹林七贤的竹林玄学,及至目前讲到的在元康年间出现的元康玄学,前文提及的王戎、王衍、乐广就是这时清谈界的领袖。再往后发展,还有东晋玄学,那是后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