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网友在社交媒体平台发布了一则“在医院待产十几个小时,孩子没了”的信息引发热议。 容女士当晚 7 时 30 分许开始接受各项检查,9 时左右办理住院待产。起初,一切看似按部就班,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情况逐渐变得令人揪心。 容女士称,住院后的她腹痛特别严重,虽然包括 B 超检查在内的产前检查都显示正常,但后半夜她开始流血。更让她感到不安的是,从 1 点到 6 点进产房这段时间,没有医生对她进行有效的监护,护士查房时也未做任何检查,长达 6 个小时没有进行胎监。进入产房后,也只是在待产床上做了短短几分钟的胎监。 5 月 8 日清晨,情况急转直下。医生在没有告知胎儿胎心是否正常的情况下就为容女士打了无痛,大约 10 分钟后,医生使用听诊器听胎心,发现情况不妙,才紧急将其拉去剖腹产。然而,一切都太晚了,剖腹产出来的男婴已经没有呼吸,经过大约半个小时的抢救,最终宣告无效。 面对这突如其来的打击,容女士无法接受医院给出的“胎盘早剥,宫内窘迫导致婴儿死亡”的说法。她质疑为何在整个待产过程中,这么长时间都没有发现异常。 深圳市光明区人民医院对此作出回应。他们表示,容女士 5 月 7 日晚 21 时许因“先兆早产、孕 4 产 1、孕 36+4 周、LOA 先兆临产”入院。5 月 8 日清晨,产妇送入产房待产,期间胎监提示胎心减速,对症处理后胎心未恢复,考虑胎儿窘迫,立即进行剖宫产手术。取出的未成熟男婴脐带扭转 30 圈。 事件发生后,医院立即通报了光明区卫生健康局,会同主管部门积极安抚产妇及家属,表达同情和慰问,告知关于医疗争议事件的解决途径,并依法依规配合复印、封存病历资料。第三方司法鉴定所对胎儿死亡原因鉴定意见为“系未足月死产儿,死因符合母体胎盘早剥(Ⅱ级)致宫内窘迫引发循环呼吸功能衰竭死亡”。 然而,容女士及家人并未就此事配合申请医疗损害鉴定。目前,双方仍在沟通协商中。医院表示,具体责任的判定需要依据医疗损害鉴定,他们将继续与产妇及其家属沟通,全力配合通过合法途径妥善处理这一悲剧事件。 这起事件不仅让一个家庭陷入了无尽的悲痛,也引发了社会对于医疗服务质量和产妇权益保障的深刻思考。究竟是医疗过程中的疏漏,还是难以避免的意外?期待通过进一步的调查和鉴定,能够给产妇和社会一个公正、明确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