冗余的对白和镜头至少应砍掉一半,想要情感深沉绵延悠长的诗意效果,对节奏感的要求其实更高,控制不好就是节拍混乱的拖沓,拖泥带水的情绪泛滥. 影片开头场景不厌其烦展现母亲和不同成长时期的儿子阅读父亲留下的书信,反而弄巧成拙营造出惊悚的氛围——丈夫在病故前写下大量书信是为了死后依旧能掌控妻子的感情和人生,我还以为这是一部鬼片. 儿子上大学离开家,妻子孤单一人坐在饭桌前,拿起挂在椅子上丈夫生前穿过的外套,嗅闻衣服上的气味——儿子还未出生丈夫就死了,外套在椅子上一挂就是十几年?衣服的气味犹如亡灵,始终未曾消散,我共情不到妻子的深情,只觉得压抑惊悚. 影片女主比较有灵气,表演加分,男主少男的阳光和纯情感也足够,表演却让人着急. 结尾为强化主题,把女主写死了,儿子开始给亡故女友写情书,造作的创作只有主题,没有人物从“男子”变成“男孩”拯救一个母亲的故事. 母亲在故事中更像是一个处处依赖于“丈夫”的角色(无论是经济还是决策),然而这个“丈夫”变成了一个“天才儿子”. 传统印象中,“孩子”如同“女性”,在支配性男性气质眼中,它们都属于“弱化”的形象,但这里的“男孩子”却充当了支配性男性气质所有的特质(冒险、理性、智谋、勇敢),去除了“弱化”特质(而他弟弟就是传统的需要被照顾的“弱化”男孩). 可当他生病死去后,母亲生活一下塌了,但也在“儿子”遗留的录音和书下,在刺杀的过程逐渐成长,最后勇于抵抗警长家暴(警长是典型美国的支配性男性气质的代表:暴力,直男癌). 故事结尾表面是一个女性成长并反抗男性(男权)的故事,实则其暗含的意思是在男性的引导下,帮助女性成长和反抗. 结局看起来很女权,但实则仍逃不出男性控制和男权框架.